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選擇原則
發布人:scutech 發布日期:2012-09-27 16:46:10 點擊數:4685
選擇數據庫管理系統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1) 構造數據庫的難易程度。需要分析數據庫管理系統有沒有范式的要求,即是否必須按照系統所規定的數據模型分析現實世界,建立相應的模型;數據庫管理語句是否符合國際標準,符合國際標準則便于系統的維護、開發、移植;有沒有面向用戶的易用的開發工具;所支持的數據庫容量,數據庫的容量特性決定了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使用范圍。
(2) 程序開發的難易程度。有無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工具CASE——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工具可以幫助開發者根據軟件工程的方法提供各開發階段的維護、編碼環境,便于復雜軟件的開發、維護。有無第四代語言的開發平臺——第四代語言具有非過程語言的設計方法,用戶不需編寫復雜的過程性代碼,易學、易懂、易維護。有無面向對象的設計平臺——面向對象的設計思想十分接近人類的邏輯思維方式,便于開發和維護。對多媒體數據類型的支持——多媒體數據需求是今后發展的趨勢,支持多媒體數據類型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必將減少應用程序的開發和維護工作。
(3)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性能分析。包括性能評估(響應時間、數據單位時間吞吐量)、性能監控(內外存使用情況、系統輸入/輸出速率、SQL語句的執行,數據庫元組控制)、性能管理(參數設定與調整)。
(4) 對分布式應用的支持。包括數據透明與網絡透明程度。數據透明是指用戶在應用中不需指出數據在網絡中的什么節點上,數據庫管理系統可以自動搜索網絡,提取所需數據;網絡透明是指用戶在應用中無需指出網絡所采用的協議。數據庫管理系統自動將數據包轉換成相應的協議數據。
(5) 并行處理能力。支持多CPU模式的系統(SMP,CLUSTER,MPP),負載的分配形式,并行處理的顆粒度、范圍。
(6) 可移植性和可括展性。可移植性指垂直擴展和水平擴展能力。垂直擴展要求新平臺能夠支持低版本的平臺,數據庫客戶機/服務器機制支持集中式管理模式,這樣保證用戶以前的投資和系統;水平擴展要求滿足硬件上的擴展,支持從單CPU模式轉換成多CPU并行機模式( SMP, CLUSTER, MPP)
(7) 數據完整性約束。數據完整性指數據的正確性和一致性保護,包括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復雜的事務規則。
(8) 并發控制功能。對于分布式數據庫管理系統,并發控制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面臨的是多任務分布環境,可能會有多個用戶點在同一時刻對同一數據進行讀或寫操作,為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需要由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并發控制功能來完成。評價并發控制的標準應從下面幾方面加以考慮:保證查詢結果一致性方法數據鎖的顆粒度(數據鎖的控制范圍,表、頁、元組等)數據鎖的升級管理功能死鎖的檢測和解決方法。
(9) 容錯能力。異常情況下對數據的容錯處理。評價標準:硬件的容錯,有無磁盤鏡象處理功能軟件的容錯,有無軟件方法異常情況的容錯功能。
(10) 安全性控制包括安全保密的程度(帳戶管理、用戶權限、網絡安全控制、數據約束)。
(11) 支持漢字處理能力包括數據庫描述語言的漢字處理能力(表名、域名、數據)和數據庫開發工具對漢字的支持能力。
(12)當突然停電、出現硬件故障、軟件失效、病毒或嚴重錯誤操作時,系統應提供恢復數據庫的功能,如定期轉存、恢復備份、回滾等,使系統有能力將數據庫恢復到損壞以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