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的一天凌晨,硅谷投資圈炸鍋了。
SaaStr 創始人 Jason Lemkin 睡醒后,發現項目數據庫徹底沒了。
原因不是黑客,也不是實習生誤操作,而是他親自部署、原本用來 “協助開發” 的 AI Agent —— Replit 推出的編程智能助手,在無人監督的凌晨 4:57,悄悄執行了 DROP DATABASE 命令。
當 Lemkin 質問 AI 為何刪庫時,它只回了兩個字:“Yes。”
更離譜的是,它還偽造了一份 “系統正常” 的報表,試圖蒙混過關。直到 Replit 工程師緊急手動回滾,才恢復了九成數據。
Lemkin 當天發推控訴此事,24 小時瀏覽超 1300 萬次,#AIDeletedMyDB 成為全球熱搜話題。這起事件不僅讓 “AI刪庫” 成為互聯網新梗,也讓無數企業第一次真正意識到:
AI 不是無害助手,一旦接入系統,它可能變成 “帶寫權限的幻覺制造機”。
AI 崛起,數據風險同步升級
今天,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企業引入 AI Agent:
● 自動調度數據庫
● 編寫分析報表
● 執行后端邏輯
● 控制 DevOps 流程
但當這些 “智能體” 擁有系統權限、跨會話記憶、鏈式調用能力時,它們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具備獨立行動能力的 “準成員”。
問題是:它們權限控制難、沒有責任,也沒有畏懼。
只要一個判斷錯誤,就可能把生產環境視為測試環境,一行命令將你的所有數據 “清空重置”。
Replit 事件不是個例,我們還能看到:
● Google Gemini 誤把 mv 命令執行到 /dev/null,導致文檔丟失;
● Claude 3.5 建議 “刪掉舊庫”,用戶信以為真,丟失 500 GB 日志;
● GitHub Copilot 自動合并沖突時,誤刪 .git 目錄,版本徹底丟失。
這些,都是 AI 在無監督狀態下 “用錯手” 的結果。
鼎甲建議:AI 數據保護必須邁出兩大步
一、AI 也會犯錯,請保護 AI 觸及到的一切數據
Replit 事件最根本的問題在于:AI 觸碰到了業務數據,但沒有任何保護機制。
鼎甲建議
● AI 能訪問到的數據啟用自動備份;
● 啟用不可變存儲特性,刪不掉有效期內的數據;
● 開發/測試/生產環境徹底隔離;
● 高危操作(DROP/DELETE)必須有 “審批閘門”;
● 對 AI 工具使用最小權限原則(read-only 默認)。
鼎甲為客戶業務數據提供包括副本冗余、防篡改、異地容災、磁帶歸檔、連續日志保護等強大能力,無論 AI 怎么 “腦殘”,都能迅速恢復數據、避免業務損失。
二、AI 平臺內部的數據,也要保護
別忘了,AI 本身也依賴數據 “生存”:
● Prompt 模板、上下文緩存、模型微調參數
● 與業務系統的中間狀態、日志、上下文記憶
● 用戶行為數據、訓練樣本、反饋記錄
這些數據一旦丟失、損壞或被勒索,AI 不但無法繼續 “聰明”,過去的訓練與優化也將前功盡棄。
鼎甲建議
● 將 AI 系統的數據納入數據備份清單中;
● 對關鍵模型與參數啟用防篡改、避免被誤刪除;
● 定期做 “AI 可靠性演練”,確保恢復過程無礙。
鼎甲在多個 AI 企業與大型制造企業中,已部署 AI 系統級災備架構,涵蓋訓練數據、模型配置數據、過程數據、日志與行為存證等,保障 AI 能長期穩定可控運行。
鼎甲提醒:
當 AI 擁有動手能力,請先確保它動不了你的核心資產
無論是 Copilot 幫你寫代碼、還是 Replie 幫你跑報表、還是 Gemini 給你做調度,只要它能寫入數據、調用指令,就不能完全信任。
因為它很聰明,但也會低級錯誤,但是管理員要為 AI 錯誤負責。
]]>尤其在 “國產替代” 不斷推進的當下,高端制造企業正加快核心 IT 系統的國產化替換步伐,其中數據保護系統成為首要關鍵點。它不僅關系合規,更是研發安全、業務連續、企業韌性的底層保障。
對高端制造企業來說,數據就像精密設備的控制系統,任何細微偏差都可能引發災難性后果。
01、鼎甲贏得高端制造行業的廣泛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安全管理極為嚴謹的芯片巨頭也難以幸免于數據風險。2018 年,臺積電因勒索病毒感染導致三大產線停擺,直接損失超 17 億元人民幣,震驚整個半導體行業。事件發生后,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多家制造商緊急排查系統安全。事實證明,在高端制造場景中,任何數據失守都可能引發系統癱瘓與巨額損失,數據保護早已是生死攸關的底層能力。
作為國產數據保護領域的領導廠商,鼎甲已服務包括士蘭微電子集團、華大半導體、海康威視、合肥芯研半導體、上海傳芯在內的五十多家高端制造企業,在芯片、物聯網、工業控制、精密制造等關鍵領域建立了廣泛口碑。
這些客戶面臨諸多共性挑戰:
● 數據體量大、結構復雜,恢復窗口縮小;
● 原有國外備份系統老化,不支持國產平臺,兼容難、成本高;
● 多地研發協同,對統一管控與異地容災提出更高要求;
● 項目需兼顧新平臺與舊系統,如 UNIX 操作系統、舊版數據庫、國外 NAS 存儲等;
● 對長期歸檔、合規出庫、容災演練等提出更精細化要求。
同時,在許多企業中,設計與管理類軟件(如 EDA、PLM、SCADA 系統)仍大量依賴國外方案,在推進國產替代的同時,數據保護系統必須兼容 “新舊混合” 的應用生態,容錯能力強、過渡成本低,這是鼎甲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02、鼎甲在高端制造行業的能力體系
1、構建 “兩地三中心”,保障核心業務不中斷
鼎甲可構建主機-磁盤-磁帶-異地災備的多級架構,支持分鐘級恢復(RTO≤分鐘)、實時數據保護(RPO≈0),可應對勒索攻擊、設備故障、邏輯誤刪等極端場景。
2、冷數據歸檔與磁帶出庫能力成熟
針對設計資料、仿真結果、影像數據等海量冷數據,鼎甲磁帶庫具備不可篡改、自動出庫、合規歸檔等能力,是實現長期存儲與成本控制的理想方案。
3、海量小文件處理效率行業領先
無論是 EDA 環境生成的設計文件,還是視頻監控系統產生的圖像數據,鼎甲通過多通道備份流引擎、可變長塊重刪與并發任務機制,突破傳統方案性能瓶頸,大幅提升處理效率。
4、兼容新舊系統,支持國產與海外平臺并存
鼎甲全面兼容主流國產 IT 生態,同時長期支持 UNIX 系統、老版本 Oracle、NetApp 等國外 NAS 設備及復雜異構環境。實現標準 API 對接、劇本化演練、生命周期管理,打造 “可控、可管、可驗證” 的災備體系。
5、防勒索能力全棧覆蓋
鼎甲結合磁帶離線隔離與不可篡改存儲,實現數據層面的物理防護,有效阻斷勒索病毒傳播路徑,保障關鍵數據在攻擊發生后依然安全可恢復。
03、士蘭微電子集團:構建國產可控的數據保護體系
士蘭微電子是中國首家在 A 股上市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涵蓋 LED、MEMS、功率器件等高端芯片領域,在杭州、廈門、成都建有核心生產基地。鼎甲為其三地部署DK系列數據保護設備與磁帶庫,替代原有國外備份系統,并通過 IMP 平臺實現集中策略配置、統一監控與異地容災演練,全面覆蓋 Oracle、NDMP、虛擬化等復雜業務場景,為其打造了國產化、自主可控、持續演進的數據保護底座。
04、華大半導體:打造國產化平臺下的高保留、高可靠數據保護體系
華大半導體作為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重要企業,對數據的完整性與長期保留提出了嚴格要求。其業務系統包含數據庫、文件、虛擬化等多種類型,且正逐步向國產化平臺遷移。鼎甲為其構建了基于國產飛騰芯片的一體化備份平臺,全面兼容主流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與虛擬化環境,并配套部署磁帶庫,實現關鍵數據的本地保護、異地容災與長期歸檔。系統支持全量副本留存、磁帶離線保存、防勒索隔離保護,滿足企業對高保留周期、合規性與自主可控的多重要求,構建起一套安全、高效、可持續演進的數據保護體系。
05、為高端制造筑起數據安全底座
數據是芯片企業的 “晶圓”、是監控企業的 “鏡頭”、是工業企業的 “神經系統”。
鼎甲,作為深耕數據保護十余年的國產廠商,正以自主可控的技術架構、全棧兼容的生態能力、持續優化的產品路線圖,為越來越多高端制造企業提供穩定、安全、可信的數據防線。
鼎甲守數據,中國制造無憂。
]]>這一事件深刻提醒我們,弱口令和密碼泄露是勒索病毒攻擊的主要途徑之一,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密碼保護措施,提升網絡安全防護。為此,鼎甲推出了一整套從技術到管理的防護方案,幫助企業有效防范勒索病毒攻擊。
鼎甲如何提升身份認證保障?
01、雙因素認證(2FA)——讓安全加倍
雙因素認證(2FA)是防止密碼泄露帶來安全隱患的有效手段。鼎甲的雙因素認證方案結合了多種認證方式,用戶可靈活選擇 OTP 動態口令保護、硬件 USB-Key 認證和郵件驗證碼,讓每次登錄都需要經過兩重驗證。即便黑客通過暴力破解獲取了密碼,第二層認證也能有效防止未授權登錄。
02、靈活調整的自定義身份認證系統——化繁為簡
為應對企業日益復雜的身份管理需求,鼎甲引入了 LDAP 認證功能,支持與 Active Directory、OpenLDAP 等目錄服務對接,簡化員工賬號管理。通過統一認證機制,確保只有授權員工能訪問關鍵系統,避免管理漏洞。管理員可一鍵導入員工信息并自動同步,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性,與鼎甲的密碼保護措施共同保障企業系統的安全。
03、密碼復雜度要求和定期更新——弱密碼無所遁形
弱密碼是網絡攻擊的常見突破口,黑客通過暴力破解或社交工程攻擊,能夠輕松獲得簡單密碼的訪問權限。為了避免這種風險,鼎甲的解決方案強制實施密碼復雜度要求(包括大小寫字母、數字、特殊字符等),并且設置密碼過期時間,強制用戶定期更新密碼。這確保了密碼不會因長期使用而被破解或泄露。
鼎甲通過先進的安全技術,從動態口令、硬件 USB-Key 等雙因素認證,到對接企業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并結合嚴格的密碼復雜度策略,構建了多層次、高安全性的身份鑒別體系等多維度安全措施,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防護,確保數據和系統的安全。
勒索病毒的最終目的在于控制與破壞數據。因此,僅有防護還不夠,具備可恢復能力的數據備份才是抵御勒索病毒的最后一道防線。鼎甲提供的容災備份解決方案,確保即使系統被加密勒索,也能快速還原業務數據、恢復系統運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攻守兼備,幫助企業構建可防、可控、可恢復的完整安全體系。
]]>“放心啦,我們的數據已經上云,云平臺怎么會出問題?”
但等真出事的那天,才會發現:
數據丟了沒人賠,更可怕的是沒法做恢復,
云平臺管 “小區” 的安全合規,
但數據的 “人身安全”、“財產安全”、“隱私安全”,客戶有責任看管。
責任共擔是什么?不是兜底,是劃線
幾乎所有主流云平臺都在強調:
“安全是我們和客戶的共同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
可這個 “共擔”,你了解清楚了嗎?它的意思其實是:
云廠商:我把云平臺建得穩穩當當
你自己:數據、配置、備份,自己有責任看好!
看看云廠商自己如何定義
以下是各大云廠商的 “責任共擔模型” 原文摘要,我們摘錄出來讓大家直觀看清:
Amazon AWS
“Security and compliance is a shared responsibility between AWS and the customer.” 客戶負責包括數據、身份、訪問控制、加密與備份。。
https://aws.amazon.com/compliance/shared-responsibility-model/
阿里云
“阿里云負責云平臺安全,客戶負責自己的數據、應用、賬號與備份。” 阿里云安全白皮書:
https://www.aliyun.com/page-source/common/security/co-responsibility?spm=5176.28427363.J_VshFjtGaN4Lp1EIkaKAD4.1.21837287khQUw6
華為云 × 中國信通院
“客戶需主動規劃并驗證數據保護與恢復能力。” 華為云安全責任共擔模型 2.0:
舉個通俗的例子:
這就像:
開發商給你建了一個高檔小區:房子質量過硬、門窗結實、圍墻高、保安站崗。
但你家里的金銀珠寶、證件、重要文件,還是要你自己上鎖、備份、保管。
云平臺盡可能做好安全,但它也沒法保證承諾替你保管 “貴重物品”。
責任共擔三大幻覺,坑害企業
太多人在上云后陷入一種 “理所當然” 的錯覺:
“大廠不會出事”
“平臺自帶備份”
“出問題肯定能賠”
醒醒吧,現實情況可能是這樣的:
●? 云廠商連你刪了文件都不知道
●? 快照默認沒開,或者僅保留少量快照,歷史數據難以追溯
●? 合約條款寫得明明白白:“客戶負責數據保留與恢復能力”
真實事故比你想象得多
谷歌云誤刪 UniSuper 事件
2024年,谷歌云因操作失誤誤刪 UniSuper 養老金基金賬戶,導致 62 萬用戶數天無法訪問退休賬戶,引發投訴和信任危機。部分數據因無備份永久丟失,造成業務中斷。若采用 3-2-1 備份策略,損失本可避免。
國內某共有云服務中斷事件
2023年,國內某公有云因訪問密鑰異常中斷服務1小時41分鐘,影響金融云等客戶,引發投訴。雖無明確數據丟失,業務中斷凸顯備份必要性。
你真正要問的不是云穩不穩,而是:
“如果我刪錯了文件,能不能幾分鐘內恢復回來?”
你需要的從來不是運氣,而是:
●? 能自動備份
●? 能多云互備
●? 本地有副本
●? 一鍵快速恢復
●? 不依賴排隊、不求助客服、不靠人品
鼎甲方案,幫你把貴重物品裝進保險柜
我們不僅提供簡單備份,而是構建了一個覆蓋云上、云下、跨云的 全棧災備體系。核心目標是:“數據必須能回來,業務必須不中斷。”
一、自動云上備份
●?支持主流云平臺(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的一鍵接入;
●?虛擬機、數據庫、對象存儲等多種資源類型定時備份;
●?精準策略控制:按日、周、月自動生成多版本快照;
二、跨云互備(多云冗余)
●?騰訊云 阿里云、華為云
AWS 等異構云之間實現數據復制;
●?當主云平臺出現故障或賬號異常時,可快速從其他云恢復;
●?有效降低“單一云”風險,避免平臺宕機或數據鎖定導致業務癱瘓。
三、本地副本保護
●?將云端數據同步至企業自有機房或私有云存儲;
●?數據獨立保管,不受云廠商賬戶、策略變更影響;
● 支持物理隔離,防勒索攻擊和云端誤刪。
四、應急接管(業務連續性)
●?通過鼎甲 DBackup DRO 平臺,實現本地秒級接管云業務;
●?無需等待客服響應,宕機時業務仍持續運行;
●?RTO(恢復時間目標)≤ 10分鐘,RPO(數據丟失目標)≈ 0。
云平臺很強大,但它的責任止于圍墻之外。
真正的底線,是:你的數據,必須能回來。
]]>AI 賦能推動智能化升級
在本屆大會上,鼎甲展示的 AI 數據保護產品,聚焦于 “智能檢測、智能防御、智能恢復” 三大核心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數據保護體系進行全面升級。通過內置 AI 法,系統可實時監測數據運行狀態,智能識別潛在的風險與異常行為,并對勒索病毒、惡意篡改等安全威脅進行快速預警和隔離,從而顯著提升了數據防護的主動性與精準度。
AI 數據保護:護航大模型安全
面對大模型一體機的海量數據和高風險挑戰,鼎甲展示了 AI 數據保護方案,具備以下三大優勢:
● 智能防御:融合不可變備份、防勒索加固、多副本存儲,實現 AI 訓練數據零丟失。
● 高效備份:在線熱備份與增量備份結合,確保 AI 訓練與推理過程不中斷。
● 敏捷恢復:借助 CDM 技術直接掛載歷史數據,提升研發效率并降低存儲成本。
AI+ 平臺:智能化運營引擎
鼎甲自主研發的 AI+ 平臺融合大模型技術,將 AI 能力引入鼎甲內部的產品管理、研發測試、客戶服務和企業運營等全流程。該平臺通過智能分析、自動化處理和跨部門協作,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內部工作效率,構建了 “智能中樞”,全面提升公司運營效率。
攜手共建安全智能生態
未來,鼎甲將繼續推動 AI 與數據安全的融合創新,為醫療、政務、制造、教育等行業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 AI+ 備份與災備一體化解決方案,為智能時代的數據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01、智能災備與數據安全
鼎甲技術工程師閆森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深入闡述了鼎甲如何通過 AI 技術提升數據安全與容災體系的智能化水平。他指出,隨著軍工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深入,智能化災備能力已經成為國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鼎甲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 “迪備” 與 “安備”,在 AI 算法的賦能下,具備數據智能分析、自動化備份優化等先進能力,能夠顯著提升災備系統的響應速度與安全等級。
迪備廣泛適配國內主流軟硬件與國產數據庫,在軍工集團及科研院所的多項業務系統中穩定運行;安備則專注于桌面終端數據保護,實現數萬臺終端設備的統一備份,全面覆蓋數據中心到終端的安全需求。
02、展區亮點與典型案例
在展區展示環節,鼎甲重點呈現了面向軍工行業的智能化災備解決方案及典型落地案例,包括跨區域容災部署、數據副本管理、多級災難恢復及自動化演練。鼎甲與長城信安聯合打造的軍工級一體化數據保護解決方案,憑借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和可視化智能運維能力,獲得了現場專家和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鼎甲特別介紹了為某軍工集團構建的 “ 1-3-8 ” 一體化智能災備體系:
03、鼎甲的使命與展望
本次交流會不僅展現了鼎甲在軍工數據安全領域的前沿技術實力,也凸顯其作為信創核心力量在服務國防建設和數字強軍戰略中的責任與擔當。未來,鼎甲將持續以創新驅動,構建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數據安全防護體系。
]]>近日,鼎甲正式完成了對江蘇諾泰澳賽諾生物制藥公司核心備份系統的 CSV 全流程驗證,并順利通過權威第三方驗證機構監督,系統已正式上線運行。此次項目的成功,標志著鼎甲國產數據保護產品在藥企 GxP 核心系統環境下實現全面合規落地。
什么是 CSV 認證,為什么它如此關鍵?
CSV(Computer System Validation)計算機系統驗證,是指對用于 GMP、GLP、GCP 等關鍵合規場景的 IT 系統進行全面驗證,確保這些系統在藥品研發、生產、檢驗等環節中能夠:
● 始終如一、按預期功能穩定運行;
● 所生成的電子記錄真實、準確、完整;
● 所有操作過程可審計、可回溯、留有痕跡;
● 且符合 FDA 21 CFR Part 11、EU Annex 11、《中國 GMP 附錄》等監管要求。
CSV 覆蓋系統的設計、部署、運行、維護、災難恢復與審計全流程,任何一個環節驗證不達標,系統都無法投入 GxP 環境中使用。可以說,CSV 是醫藥行業系統上線的 “硬門檻” 與合規底線。
鼎甲經受住全流程驗證考驗
諾泰生物是一家專注于腫瘤、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具備全球注冊能力和高標準質量體系,是中國醫藥工業領域頗具技術深度與成長潛力的代表企業。
在信息系統國產化進程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諾泰生物原有的海外災備系統已無法滿足本地化運維支持、合規要求適配與成本管控需求,決定引入經過驗證的國產解決方案。
在 GMP 業務流程場景下,鼎甲災備系統接受了全過程第三方監督與專業機構驗證,完成以下內容并全部達標:
● 系統架構設計符合 Part 11 對電子記錄控制的合規規范
● 支持審計追蹤、權限分級、日志完整留存
● 實現加密備份、定期驗證、快速恢復能力
● 災難恢復流程全程可溯源、全過程可驗證
● 形成完整 CSV 驗證文檔(URS、IQ、OQ、PQ)并留檔審計
最終,鼎甲災備系統順利通過功能性、合規性、風險可控性與驗證文檔完整性四項關鍵維度測試,獲得諾泰生物在 GxP 環境下正式上線許可,服務其核心業務數據保護場景。
CSV 不是選做題,而是必修課
對醫藥企業來說,系統 “可用” 只是起點,真正決定其能否投入關鍵業務使用的,是 “可驗證、可審計、可追溯” 的合規能力。
CSV 驗證的目的,不是測試系統是否能跑,而是要證明:當審計上門、當藥品需要回溯、當數據成為證據時,這個系統是否扛得住。
鼎甲此次 CSV 全流程通過,不僅是技術成熟度的體現,更彰顯出鼎甲在企業質量體系建設、產品合規能力、藥企業務場景理解等多個層面的系統化優勢。
未來,鼎甲將與中國藥企一道,共同打造更可信的數字生命線,建設更安全的醫藥數據基礎設施。
]]>
01、共建信創生態 “黔” 程似錦
本次大會圍繞 “一核兩翼三行動” 戰略展開,系統展示麒麟軟件在操作系統核心技術、自主生態體系和行業解決方案方面的最新進展。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已廣泛服務于數字政府、金融、能源、交通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推動信創成果在貴州乃至全國加速落地。
大會期間,麒麟軟件攜手眾多頭部生態伙伴啟動聯合發布、戰略合作及產品適配計劃,持續打通從芯片、整機到系統、應用的全棧生態,為國產基礎軟硬件協同構建 “安全可控、自主可信” 的數字底座。
02、展示信創領域的核心成果
作為中國電子旗下專注數據保護與災備的企業,鼎甲現場圍繞 “信創災備融合與國產平臺適配” 主題,集中展示其在操作系統兼容、全生命周期數據安全、商用密碼合規、異地恢復能力等方面的領先能力。當前,鼎甲與麒麟攜手共同在政務、金融、電力、運營商等行業實現眾多大型項目的落地部署。
鼎甲還展示了在貴陽本地行業項目中的典型應用,體現其災備能力在復雜國產化環境下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合規性。
03、鼎甲榮膺優秀生態伙伴
在本次大會上,鼎甲憑借長期深耕信創災備賽道、持續推進生態融合的突出貢獻,榮獲 “優秀生態伙伴獎”,這一榮譽不僅是對鼎甲技術能力的高度認可,更彰顯其在貴州本地信創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未來,鼎甲將繼續攜手麒麟軟件及更多生態伙伴,秉持 “全棧信創,全能護航” 的戰略定位,深化產品互信、技術互融、市場互推,共同構建更完備、更強健的國產化數據保護體系,為貴州乃至全國的數字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01、走進黃埔區國家檔案館—探尋紅色記憶,共筑數字未來
在學習交流會上,黃埔區國家檔案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李國榮向鼎甲科技黨支部一行人員介紹了檔案館的歷史沿革、發展與社會功能。作為 “歷史的保管者”,檔案館承載著 “存史資政、育人惠民” 的重要使命,是經驗傳承、規律認知、事業發展的基石。黃埔區國家檔案館作為“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從紙質檔案的電子化存儲到智能檢索系統的應用,數字化技術讓檔案管理更高效、利用更便捷。在檔案館數字化過程中,檔案館采用了鼎甲備份一體機數據保護方案,檔案館希望鼎甲科技后續給予更多、更大的支持。同時也感謝鼎甲科技在 “逐夢—廣州開發區建區 40 周年檔案文獻展” 籌備期間積極參與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展品,為展覽成功舉辦作出的貢獻。
雙方初步達成黨支部紅聯共建協議的意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雙方共同探索黨建信息化新模式,推動業務工作的數字化轉型;在數據備份安全領域,利用鼎甲科技的技術優勢,保障檔案館數據安全,共同完善數據備份方案;在公司史料收集歸檔工作中,發揮黃埔區國家檔案館專業特長,指導鼎甲科技公司完善公司史料收集體系。
展覽以 600 余件珍貴檔案、圖片、實物及多媒體展項,生動再現了廣州開發區從 1984 年 “蕉林灘涂” 到今日 “灣頂明珠” 的輝煌歷程。《廣州市委關于興辦經濟開發區的初步設想》手稿、1984 年黃埔區彩色航空攝影圖、首個英文版招商視頻等珍貴史料首次亮相,令在場黨員深受震撼。透過泛黃的文獻與鮮活的影像,大家仿佛 “穿越” 到創業初期熱火朝天的年代,切身感受到幾代建設者 “敢為人先、務實進取” 的黃埔區奮斗精神。黨員代表感慨道:“檔案是凝固的歷史,更是奮進的號角。開發區的滄桑巨變,激勵我們以更大魄力投身新時代建設!”
此次主題黨日活動以檔案為媒,實現了 “三個融合”:
鼎甲科技黨支部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作用,號召全體黨員以史明志,傳承開發區開拓精神。
檔案無聲,歷史有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讓我們攜手譜寫新時代的奮斗篇章!
]]>鼎甲 DBackup 作為國內首家通過 Oracle BSP (Backup Solutions Program)官方認證的備份產品,在 Oracle 數據庫保護上擁有業界領先的功能特性,不僅能涵蓋傳統的物理備份、邏輯導出備份,還提供更多場景用途的 CDM 副本數據管理,CLRP 連續日志保護,以及數據庫實時復制等保護功能。DBackup 通過分布式重刪集群、應用感知重刪、LAN-free、合成備份&掛載恢復、單表恢復等技術,顯著減少備份數據量、縮短備份窗口、減少恢復用時、恢復更加精準,輕松應對超大規模數據庫面臨的數據安全挑戰。
通常,業界普遍認為國外備份軟件在性能上優于國內產品。然而,實際情況究竟如何?讓我們通過幾個實際案例,來看看鼎甲 DBackup 在 Oracle 數據庫備份與恢復場景中的硬核性能表現。
1、國網省級公司 80TB/110TB Oracle 數據庫,并行備份技術加持,極限縮小備份窗口
| 背景說明:客戶核心業務系統基于 Oracle RAC 架構,此前使用多套 NBU 備份系統。其中,用采系統近 80TB,而單次全備耗時超過 170 小時(接近 7 天),幾乎占滿備份窗口。營銷數據庫超過 100TB,即便僅備份部分表空間也需要 3 至 4 天,無法滿足高頻次數據保護需求。
| 鼎甲方案:為解決電網客戶大規模 Oracle RAC 環境中的備份性能瓶頸,鼎甲 DBackup 采用萬兆直連網絡架構,并結合并行備份技術,實現多節點多通道同時對 RAC 共享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以營銷系統實測數據顯示,Oracle RAC 備份用時從原來的 3~4 天縮短至 24 小時,備份窗口銳減至原來的 1/3。鼎甲 Oracle RAC 備份解決方案,可在多數據庫節點間自動分配備份通道和負載分擔,最大化提升資源利用率和備份性能。
2、某西北區域商業銀行 35 TB Oracle 數據庫,多維重刪加持,性能成倍躍升
| 背景說明:該銀行作為區域金融核心,其業務系統基于 Oracle 數據庫搭建,目前為止承載著約 35TB 重要數據。原采用的 TSM 備份體系存在顯著瓶頸,全量備份耗時 10 小時,災難恢復超 40 小時,RTO 恢復時間無法滿足“重要數據三級防護”的標準要求。
| 鼎甲方案:為提升備份性能和減少恢復用時,現網部署 5 節點的全自研分布式重刪集群,并配置成高性能的雙副本冗余模式。根據 Oracle 備份片特征,重刪啟用解析數據格式分塊、源端重刪、并行數據傳輸技術,精準識別并丟棄源端冗余數據,大幅降低備份數據傳輸量,減少備份用時。經實測數據顯示,完全備份速度超過 2.7 GB/s,3.5 小時即完成備份,僅為友商用時的 1/3。此外,全庫恢復僅需 4 小時,僅為友商用時的 1/10。通過備份系統的改造,不僅備份窗口大為縮短,RTO 也符合行業管理規范要求。
3、國網省級營銷中心 35TB Oracle 數據庫,CDM + 全閃,恢復縮短至分鐘級
| 背景說明:客戶營銷系統包含三個 Oracle 核心數據庫,其中最大數據庫容量達 35TB,每日數據增長超過 100GB,涉及的數據文件數量多達上千個。面對如此龐大的數據規模和高速的容量增長趨勢,客戶對數據庫保護的時效性提出全新要求,在發生數據災難時,必須實現分鐘級恢復,以保障關鍵業務的連續運行。
| 鼎甲方案:基于前期的項?實戰經驗, 30+TB 的數據庫傳統備份或恢復耗時需 4 ?時以上,難以滿?該客戶對?效災備的嚴苛要求。為實現?戶對恢復性能的嚴苛要求,鼎甲通過引?全閃備份?體機、萬兆 SAN 存儲?絡、CDM 副本管理和掛載恢復技術,構建出全新的數據保護系統。具體如下:
● 采用合成備份(首次全備 + 永久增量備份)技術,并結合數據庫周期性日志備份功能,極大縮短備份時長,滿足用戶對備份窗口要求。
● 在生產系統發生故障時,結合 CDM 技術與已備份的數據日志,可直接掛載任意時間點的 CDM 副本,以應急實例方式快速接管業務。在此項目實測中,35TB 數據量的業務系統僅需 6 分鐘即可完成快速恢復,相較傳統?案?幅縮短恢復?時。
此外,在應急實例接管業務后,可通過 DBackup 可視化界面配置 Live Recovery 功能,無需繁瑣的命令行操作,即可將應急實例中的異化數據在線、平滑地遷移回原生產實例,保障業務持續運行、無中斷切換。
通過以上實際交付案例數據分析,直觀反映出鼎甲 DBackup 卓越的備份恢復性能,有效縮短備份窗口、精準恢復、重刪效率高等特質,輕松支撐起 TB 級數據庫。此外針對 Oracle 數據庫,鼎甲 DBackup 還具有單表粒度恢復、連續日志保護、事務級精準恢復等能力,可應對各類復雜的數據保護及恢復場景。
| 推薦閱讀:
]]>